轉至 http://www.ettoday.com/2001/06/08/788-483454.htm 


到底什麼是豪宅?

  不知從何時起,豪宅排行榜已成為京城地產傳媒每年樂此不疲的一件事。

  中國的新貴階層迎來財富急劇增長的年代,他們有了更多的需求慾望,當然也包括在房子上。

  富麗輝煌的圖片充斥了雜誌,看圖說話代替了長篇的文字。豪宅,似乎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,文字的精確極易破壞它那故作神秘的姿態。

  開發商們也對豪宅的概念一籌莫展,莫衷一是。好吧,拿數字說話。「1000萬,應該算是目前北京豪宅的一個門檻吧。」走訪了幾個項目之後,開發商們拿出這麼一個數據。

  但更多的時候,數字,恐怕也只是給富豪們的一種強烈心理暗示罷了。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,溫榆河上的那些別墅多半會被尊為豪宅,幾百萬的價格對於當時還囊中羞澀的中國人來說,已經近乎天文數字了。

  但數字的意義似乎如此經不起時間的考驗。而今,中央別墅區,更多地被視為一個投資型和經濟型別墅匯聚的地方。豪宅,只是間或隱現其中。

  「支撐起豪宅的第一要素還是稀缺資源。」龐博國際的劉東如是說,而所謂的稀缺資源,明確地說,土地而已。在這個地價高昂的年代,建築本身不過是土地的附著物。

  若以此為標準,位於三山五園包圍之中的御園是當之無愧的豪宅;與國貿迎面相對,位列長安街旁的柏悅府也可以稱之為豪宅。或有皇家園林作陪襯,或有繁華的都市風景,交通不可謂不便利,配套更不能說不豐富。

  但昂貴的價格只是表面,獨一無二的生活環境才是在背後支持他們的東西。對富豪來講,那才是能代表社會地位。

  私密

  但這絕不僅是豪宅的全部,頤和園旁也不乏成片的平房,國貿附近,七八十年代遺留下來的筒子樓也尚未拆淨。

  雖說建築已經淪為土地的附庸,但絕佳的風景畢竟只是精神食糧,富翁們的生活方式,卻時時刻刻離不開產品的制肘。一個完善的產品,就是要讓生活其間的人盡可能地舒適自由。拿檀香山項目的總經理助理商彧豪的話說,「豪宅,便是要盡可能地滿足富豪們一切想到或者沒有想到的生活需要。」

  炫耀,曾是一種廣泛的需求。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幾百平米的臥室,各種金碧輝煌式的外立面設計。而如今,這股風潮正逐步成為過去式。於是,諸多位處鬧市中的豪宅其外觀卻極為普通。沿長安街一路走來,你又何曾意識到你路過多處豪宅?不知情的人,誰能意識到國貿對面的銀泰中心,會隱藏著類似柏悅府這樣的極品公寓?

  中國人開始慢慢學會如何擁有財富,內斂型的富裕階層在不斷擴大。而他們所追求的,只是對舒適生活的無限滿足,以及更多內向的需求,諸如安全、私密等等。

  於是豪宅從規劃設計開始為此耗費巨資。劉東舉了個例子,御苑項目花在設計上的錢,甚至已經超過了它的建安成本。「說出去誰信呢?」十餘個國際一流的設計師頻繁地往來於北京與歐美之間。

  而對於富人來講,這樣的付出卻是值得的。他們的生活需求無外乎歸納為兩點。私密、舒適。

  虹膜門禁之類的安保系統早已是必備。對外的隱私保護被貫徹到各個細節。比如,對於公寓項目來講,專屬的電梯通道,甚至直達地下的專屬車庫。而一戶兩門的設計早已成為平常。「從你踏進大樓那一刻開始,你便回到了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空間。」

  而別墅項目則多在園林環境上做文章,樹木的遮掩、社區坡度的錯落有致。有效地將一棟棟建築分割開來。「甚至你打開窗戶,完全看不到第二棟房子,更不用擔心家中的隱私被人窺視了。」

  隱私的保護甚至包含的嚴防環境的滋擾。比如東方普羅旺斯,其社區的主幹道上找不到一個井蓋,除了有對路面和車輛保護的考慮之外,更重要的,是杜絕噪音。

  而建築內部的隱私保護同樣要求嚴格。隔音性能已經是基本的要求,做的好的豪宅,甚至在鋼琴房的門口無法逮住飄出來的一個音符。而更多的理念,則貫穿在戶型的設計中。

  「將家庭活動區與訪客區隔離是目前豪宅設計的主流。」劉東表示,通過門廳、走廊等等的設計,主人和客人的生活空間被隔離開來。嚴格的說,客臥與主臥不允許出現在同一個走廊,有些設計甚至包含兩個客廳,這樣,男主人在一邊和生意夥伴交流甚歡,女主人則在另一個空間款待上門拜訪的親朋,互不干擾,甚至都不知對方也曾來過。

  每個客臥都配有獨立的衛生間,「衛生間是最為私密的地方,對客人的隱私保障尚且如此,自己的就更不用說了。」設計界流傳的一句話便是,要看建築的奢華程度,數一數它的洗手間數量便是了。

  舒適度

  關於舒適生活的標準,一直在變化之中。

  劉東舉了一個例子,當年在潮白河售價高昂的龍苑別墅,淨高只有2.4米。可人們依舊不在乎,照樣幾百萬幾百萬地買。而今,2.4米的淨高莫說是豪宅了,就是普通住宅都嫌矮。

  還有地下空間。早期買別墅送地下室是一種風潮,但如今的潮流是做下沉式庭院。地下面積也早被記錄在銷售之中。

  儘管舒適度似乎是一個變幻莫測、很難捉摸的標準,但商彧豪卻認為其仍有規律可循。「功能空間的細分非常重要。對豪宅來說,分的越細,各類功能越齊全自然越好。」

  於是,類似書房、音像室之類的傳統功能間仍舊保留著,而酒窖、個人金庫、鋼琴室、展示區之類獨特功能空間也開始出現。

  為了滿足這些多出來的功能空間,豪宅只好越做越大。財富公館的面積就達到了1500平方米,其中單層的面積就達到500平方米。「只有這個面積,才能安置我們的所有功能區,這跟每層300平米的房子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。」財富地產集團董事長王喆表示。

  但房子並非越大越好。合適的功能分配才是關鍵。曾經的長安街某豪宅,其主臥大到100平方米,但卻被分為三個功能區,洗手間、衣帽間和臥室。搭配合理才能使大空間的舒適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。

  而另一豪宅,在其初始設計中,主臥設計卻達到了令人咂舌的200平方米,在這個豪宅也要追求實效的年代,就只能讓人搖頭了。

  對細節的關注會被貫穿在豪宅設計的始終,比如車庫門到社區公共道路的距離,一般便要求在六米以上,這是為朋友到訪而預留的停車位置。公私的概念被分的異常清楚。

  園林景觀的設計中,水景常被強調,「沾了水的房子,在北京都好賣。」但在實際操作中,卻不得不考慮更多的細節了。園林美觀自然,流水不斷自然誘人,但樹木山水同樣也是招引蚊蠅的源頭,這可是會直接影響到居住舒適性的。

  高科技手段可以改善這些細節。比如御苑,通過坡道解凍和噴泉解凍技術,即便嚴冬,仍舊可以欣賞水景。

  此外,像恆溫恆濕系統,負離子的塵土清空系統等都在豪宅中被廣泛運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chen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